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
聖嬰現象在全球的影響

在過去一百年來,「聖嬰現象」共發生24次,規模有強有弱。規模強的「聖嬰現象」會造成全球性氣候型態大幅度改變。其中以 1982-83 年及本次(1997-1998)的海溫變化最大,號稱是本世紀的超級「聖嬰」,也導致嚴重的災害。據估計,1982-83 年那次「聖嬰現象」,西太平洋區之東南亞國家和澳洲發生嚴重乾旱及衍生而出的火災,東太平洋區之美洲國家受損於水患,除了二千條人命的死亡,財物的損失達到 130 億美元。 對上一個世紀末而言,「聖嬰現象」從秋天以來,東南亞地區、澳洲及巴西發生嚴重的乾旱、森林火災與霾害,美國東北部享受一個暖冬,而加州、智利和秘魯則遭豪雨肆虐,加拿大困於冰雪暴,墨西哥也發生百年來未遇的降雪,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有暴風雨,臺灣當然也經歷了一個暖冬及綿綿不絕的春雨。雖然確切的財物損失一時還未能統計出來,不過印尼因五十年來最嚴重的環境災難引發出經濟危機,進而引燃政治的改革浪潮,卻是一個深受「聖嬰現象」影響的典型案例。 優點方面: 例如大西洋區的颶風較少,澳洲棉花農民因氣候乾燥大豐收,智利漁民也因大量漁群向南洄游而笑逐顏開。「聖嬰現象」其實不單只是發生在太平洋,最近的研究也觀察到印度洋大西洋的表水溫度同樣有相似的變化,只是由於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東西幅距較小,海洋和大氣之間熱量的交互作用快速且短暫,因此其變化幅度小且效應不明顯。除了氣候的改變外,「聖嬰現象」期間地球自轉的速度也會受到影響而略微減緩。在公共衛生方面「聖嬰現象」發生時,又暖又溼的氣候區也因熱帶性流行病毒(如登革熱、漢他病毒、 腦炎、霍亂、瘧疾等)寄主的大量繁衍而較肆虐。有些人認為1340年代末期的黑死病,1557至1900年間的幾次疾病大流行可能都和「聖嬰現象」有關。這些相關的觀察,進一步告訴我們「聖嬰現象」確實產生全球性的效應,因此在政治、經濟、社會以及科學層面上,它均有重大的意義和影響。
距離目前最近的聖嬰現象發生在1997到1998年之間,全球許多地區陸陸續續發生氣候異常的現象,並導致非常嚴重的災難,因此被喻為本世紀的「世紀聖嬰」。在美加地區,加州的損失達到10億美元,西南部豪雨成災,西部則受到暴風雪襲擊。1997年10月,颶風襲擊墨西哥太平洋沿岸,至少有400人喪生;瓜達拉哈拉市〈Guadalajara〉碰上自1881年以來的第一場雪。在巴拿馬,乾旱導致巴拿馬運河船隻通過困難。
  在台灣方面,1998年2月間,冰雹、龍捲風頻繁,農作物損失超過3億元新台幣。另外,東南亞也發生了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,引發百餘起森林大火,造成東南亞籠罩在霾害之中。經濟作物如木材、椰子、棕櫚油的產量等,都受到影響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