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
聖嬰現象的預報方式

從前面的內容中,我們對聖嬰現象,已經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:聖嬰現象的發展,以及其如何擾亂海洋生態、影響全球氣候,在前文亦有所提及。科學家們把這些事件數據化整理後,設計了一套電腦程式來模擬聖嬰現象的天氣系統:這套「聖嬰現象模擬系統」,將可讓我們對聖嬰現象的發生機制,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這種「模擬天氣系統」,可藉由連續的畫面訊息與數據資料,展示大氣/海洋之間的狀態演變(例如風速、海流、海面狀態、斜溫層深度等等),其模擬時間可達數年、甚至數十年之久。
  科學家們藉由這套系統,不斷進行聖嬰現象的機制研究,以探討其預測的方法。這也就是說,如果這套「聖嬰現象模擬系統」的真實度夠高,研究人員就能藉此來預報未來的天氣型態。
  這套模擬系統,是根據一九六○年代以來、所有已知的氣象物理定律,來進行模擬、製作的。以前,人們只能靠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臆測未來的天氣型態;現在由於這套系統的問世,聖嬰現象預報的準確度正在不斷提昇中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必能藉此發展出一套完善的「聖嬰現象預報系統」。


天氣預報成功了!--秘魯的範例 
 
祕魯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來證明:即使是短期的天氣預報,也是十分具有價值的。大多數赤道上的開發中國家,其經濟情況(特別是食物的生產)常受天氣變化的影響;祕魯就是這些國家中之一。年復一年,祕魯沿岸的氣溫在平均值上下大幅移動,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地域衝擊。溫暖的年份(即聖嬰年)是漁夫們所討厭的;它們不但減少了漁獲量,並且可能在沿岸平原及北部安地斯丘陵的西側造成洪水。寒冷的年分是漁夫們所歡迎的,但是農夫們可不這麼想;因為冷年經常帶來乾旱及作物的欠收。有趣的是,這些冷年,經常出現在強烈的聖嬰年之後;因此,我們得到一個結論:雖然聖嬰現象發生的年份值得我們注意;其後而至的冷年,也相當值得我們關心。
  1983年間,在聖嬰現象所帶來的洪水尚未消退之前,秘魯的農夫們已經開始擔心,隔年氣溫將大幅下滑,而引發乾旱和作物欠收。此時,祕魯政府便決定成立一個組織,來研究異常天氣的預報。
  這個組織的第一件工作,便是「預測下一個雨季的來臨」。在1983年十二月中,該組織表示:赤道太平洋附近的天氣型態已經趨近異常,而且應該會持續下去、帶來雨季;屆時,環境將變得極適合農業發展。這項訊息被傳達給許多其他的組織,同時也知會了秘魯的農業部部長。部長將此列入了1983~1984年的農業發展計畫,並且即刻實施;最後,結果證明了這項預報是正確無誤的--祕魯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。從那個時候開始,這個組織便不斷進行雨季的預報工作,其結果可分為四種:1.接近正常;2.微弱的聖嬰年,帶來比平時多的水氣;3.強烈的聖嬰年,且可能帶來洪水;4.比平時寒冷,乾旱發生機率高。
  雨季的預報一旦發佈了,農夫和官員們便可一同研擬播種的情況。稻米和棉花是祕魯北部最重要的兩種農作物,而它們對雨量和雨季都相當敏感。稻米在潮濕的氣候下長得最好;而棉花雖可忍受乾旱的氣候,但其收成時最忌陰雨。所以聖嬰年的預報,便可以使農夫多種植稻米而非棉花。



備註:http://www.ccsh.tp.edu.tw/taipei-earth/study/elnino.htm#sec9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