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
反聖嬰現象

你可能會好奇,既然赤道太平洋會變暖,那會不會變冷呢?沒錯,的確會變泠,而且會變得特別冷,剛好和聖嬰相反,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也完全相反。科學家為這種現象取了個名字,叫「La Nina」,和聖嬰El Nino的意思相反,在西班牙文中是「女孩」的意思,有人直接音譯「拉尼娜」,或是「女嬰」,目前國內中央氣象局統一譯為「反聖嬰」現象。相對於聖嬰,反聖嬰現象較不為人知。

■ 一般說來,東南太平洋海平面氣壓比西南太平洋還要高,因為這種東高西低的氣壓差,所以赤道地區盛行東風,東南太平洋則吹東南信風。以下圖說明,深色區域代表氣壓較高,淺色是低氣壓區,綠色箭頭則表示東風和東南信風。一旦聖嬰出現,東太平洋氣壓下降(下圖淺色區域大增),西太平洋則氣壓上升,東西方氣壓差異變小了,赤道東風和東南信風跟著變弱,這時,中太平洋改吹西風。反聖嬰現象發生時則剛好相反,東太平洋氣壓升得更高,西太平洋降得更低,氣壓差距更大,讓赤道東風和東南信風更強。這種東西太平洋氣壓此起彼落的現象,就像蹺蹺板一樣,這就是「南方震盪」。


■ 這是衛星偵測到的海面高度圖,白色是海面最高的區域,其次是紅色、黃色、綠色和藍色。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,西太平洋海面最高,東太平洋比較低,太平洋、印度洋海面也比大西洋還高。顯然海「平」面絕不是平的。

  赤道東太平洋的海水不斷被吹向西方,而且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,會往緯度較高的地方偏栘。在不斷損失海水的情況下,海洋表面沒有海水補充可不行。因此,東太平洋下層比較冷的海水不斷向上補充表層流失的海水,這就是為什麼赤道東太平洋、祕魯、厄爪多爾外海平時海水表面溫度比較低的原因。聖嬰寶寶一旦出生,原本東高西低的「南方震盪」蹺蹺板,突然變成東西邊差不多一樣高,甚至變成西高東低;而因為氣壓東高西低產生的東風,這時候也減弱了,甚至在西太平洋變成西風。這個時候,西太平洋比較溫暖的海水反而跑向東太平洋,東太平洋海水因此增加了,海面變高了,不需要下層海水向上補充,所以海水溫度也跟著升高。相反地,如果赤道東風很強很強,而且勢力範圍一直往西延伸,就會把更多溫暖的海水吹向西太平洋;東太平洋因為流失比較多的表層海水,必須由下層補充更多的冷海水,這就是反聖嬰現象。

■ 被東風吹往西方的海水累積在西太平洋,使得西太平洋的海面比東太平洋高60到70公分,東太平洋底層海水只好不斷向上補充。

■ 盛行於東南太平洋的東南信風將表面海水由東往西驅趕,表面海水流離海岸,下層冷海水上來補充,因此變成冷水區。

1998年7月中,來自12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舉行第一次的國際反聖嬰現象高峰會,希望更瞭解及聖嬰現象對全球氣候的影響。在1975年之前,反聖嬰與聖嬰現象發生的次數差不多;1975年之後,反聖嬰現象發生的次數卻只有聖嬰的一半。聖嬰與反聖嬰現象有時會成對出現。譬如,1997-1998年這次被認為是本世紀最強壯的聖嬰寶寶誕生後,科學家觀測發現,赤道太平洋已經出現一塊比美國加州還大的冷水區,赤道中太平洋的海溫在一個月內就下降攝氏五到六度,是有觀測資料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,顯示反聖嬰現象可能要開始發做了。至於對全球氣候可能造成多大的影響,還有待觀察。

資料來源:

http://ivy2.epa.gov.tw/out_web/F/DM/son/enso04.htm

http://210.69.101.10/b/b0100.asp?Ct_Code=06X0001296X0005381&L=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