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
當風減弱時&海與風的互動

當風減弱時
在所謂的「聖嬰年」中,由於東風的勢力大為減弱,海洋便會出現以下的情況:
1.在太平洋赤道沿線,西部海域的斜溫層不降反升;而東部海域的斜溫層,其深度可達數百公

尺;以如此的深度,湧升流是無法將冷水層中富營養物的海水,攜帶至海面附近的。
2.湧升流減弱,使食物網中營養物的供應大為減少
3.在紅外線衛星圖上,東部赤道海域的低溫區不復存在
4.赤道沿線的表面洋流改向東流,使赤道西部海域海面下降、東部海域海面上升。幾個月後,
這表面洋流將向東流到海洋的盡頭;此時,多餘的海水就必須沿著南美洲海岸,轉向北流或
向南流;海中的沙丁魚等多種魚類,也被迫順著海流移動。這些海流所到之處,無不造成當
地海面上升、海水溫度增高;其影響範圍往北可達加拿大,往南可達智利中部。

海與風的互動
  其實海洋和大氣層間,一直持續著一種極密切的互動關係;這種關係有如對話般,屬於一種來往式的交流互動。上文中,我們已得知風的強弱,對海面的斜度、海水中的養分含量、以及海水的溫度等等,具有極大的影響力;接下來,我們將探討海面溫度的改變,要如何回過頭來,影響風的流動。
  在正常情況下,東部太平洋海域的湧升流,會使海面上方的氣溫降低,而導致該處水氣密度變大、無法上升成雲致雨;因此,在東部太平洋海域,天氣會顯得特別晴朗,降雨區則被限制在太平洋西部,即印尼、澳洲等地區。
  然而,在聖嬰現象發生的初期,東風減弱、湧升流亦跟著減弱;因此東部太平洋海域的水溫將大為提高。水溫的提高,使海面上的潮濕空氣也跟著變暖,水氣因而得以上升成雲致雨。也就是說:海洋溫度的改變,會使降雨區從西太平洋大幅東移;此一現象將導致太平洋東部的氣壓下降,而使印尼、澳洲一帶的氣壓升高。如此一來,東風將變得更加微弱,其範圍也變得更小了。
  在這樣的情況下,海與風兩者間互相影響的程度將愈來愈劇烈;它們的交互作用,使聖嬰現象的範圍得以不斷擴張。這兩者之間,很難去判定到底何者影響較大、何者影響較小;我們也無法確定這種「海與風的互動」,究竟是導致聖嬰現象的原因,或者是導源於聖嬰現象的結果。
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csh.tp.edu.tw/taipei-earth/study/elnino.htmhttp://www.ccsh.tp.edu.tw/taipei-earth/study/elnino.htm

沒有留言: